小時候喜歡塗鴨的日子,曾不自量力的夢想過
要當個世界上頂尖的藝術家,但是隨著歲月的現實
洗禮才重新認識到自己是多麼平凡,遂回歸到踏實
的生活面,從心底喜歡的木頭香氣中,找尋到屬於
自己的一點曙光。以做朋友的態度,潛心鑽研木雕
之後,方覺木頭中散發著一股會呼吸的生命力,吸
引著我朝向於一刀一鑿的磨練推敲,在手法上則在
完全沒有接合之下,考驗著技術與刀路的成熟度,
進而全神貫注,求運轉自如,然而創作過程中挫折
與不順遂,總是默想靜慮的審視著自己:如何克服
困難,並再度向自己挑戰,心態上始終認為「凡是
走過的必留下足跡」來安慰自已。
然而藝術活動的價值,是將美的心靈感受,藉
由外在表現雕刻出實體形象,遞傳著彼此情感,客
觀上所掌握的是藝術不可獨享,老少都能看懂的前
提,開始從事精雕,於細緻的黃揚木質,意屬上乘
,但難度高,品質優,可雕刻出薄如蟬羽之密,其
木質持續在空氣中綻放著生命力的同時有感於質地
柔美而不易腐壞,長年保存其質感更為可貴,歷代
精雕之作,必選用黃楊木之故。
初期嘗試蘭花、鄉土、佛像三大系列的創作,
以多媒材的組台,讓鮮活生動的感染力通過生活經
驗,來表現蘭花的生趣與人文色彩的情感,交織成
一幅可以懷念與遐思之欣賞,鄉土的脈動與生活的
感悟,幾許遊戲的趣味,讓原野旺盛的動力,帶著
我們走入大自然是清新,環保的簡單概念。佛像是
心靈的休息站,以貼心,真實的心靈世界蘊藏著一
種生活的自在,更是啟發包容的思想,讓心靈屬於
完全的自由,是寬心與愛心的靈魂。在昆蟲的躍動
,花草的搖曳生姿,佛的慈悲,涵養之神采,注入
無限生命力,激起精雕質樸的藝術。總之,在精雕
的過程,本人以「難能可貴」自勉並與您共嗚。
|